吕大炜,2009年7月博士毕业于太阳官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产地质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煤地质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相关领域教学与研究。
倾心育人 诲人不倦
2009年博士毕业后,吕大炜义无反顾地选择留校工作,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吕大炜认真把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他看来平凡的三尺讲台就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任教以来,吕大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计算机绘图、盆地分析、中国煤田、油气地质、煤田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等多门主干课程,指导本科生进行地质填图实习、地球科学概论实习、地层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400学时。考虑到授课内容涉及领域多、授课对象年龄跨度大,吕大炜力求精益求精,他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分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准备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所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吕大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将晦涩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的实践案例当中,深入浅出,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专业知识。
吕大炜深知实践性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院每年组织的赴安徽巢湖等地的地质实习,他必定亲自带队。地质实习,环境艰苦,头顶烈日,脚踏黄土,穿越层层荆棘丛林是每日的必备功课。吕大炜和学生们每日的午餐都是自带的馒头等干粮,遇有大风天气,午餐只能在黄沙漫天的环境中进行。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因为不适应而退缩的情况,吕大炜总会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吃苦耐劳、永不言弃”是地质人的光荣传统。
从教以来,吕大炜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激情与执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三等奖、校十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和第十六届杰出青年等荣誉。
求实惟真 锐意创新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吕大炜潜心能源地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等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屡结硕果。几年来,他先后参与了课题研究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国土资源部开放基金1项,主持山东省博士基金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他的《大型聚煤盆地煤聚积规律、成藏与资源预测及其工程应用》以及《煤层顶板稳定性多元信息预测方法的研究》等项目和文章为我国煤炭资源的探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吕大炜严谨求实,锐意创新。参与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厅局级奖励5项。近5年,吕大炜发表有关沉积学相关论文30余篇,第一位作者论文22篇,其中SCI和EI论文11篇、SCD索引2篇,其他文章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以来,吕大炜先后获得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奖项10余项。其中,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奖1项、山东省青年地质科技奖1项。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几年的教学耕耘中,“亲善随和”“知识渊博”“认真负责”是听过吕大炜老师课的学生对他的评价。吕大炜始终坚定自己的方向,他认为“扩充知识储备”“认真对待学生”是教师站上三尺讲台应有的基本态度。他一再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基础,你对他们的真心与真诚,他们是能够感受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愿意更多地与你交流互动。”任教以来,吕大炜坚持“学无止境”,他说:“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如,给同学们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正如吕大炜所说,他的用心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体现了学生们对他的热爱和敬重。
在同事眼中,吕大炜既是一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又是一位热情善良、待人以诚的良师益友。吕大炜说:“我对科研充满了热情,因为科研既可以促进教学又可以丰富自身。”每至节假日,他总会如约出现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继续开展他未完成的科研工作。平日里,对于身边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他总是乐于上前搭把手,对于新进教师,也总是悉心给予指导和帮助。7年的工作奉献,吕大炜收获的不仅是教学和科研成果,更是同事和学生对他的认可和尊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吕大炜的真性情感染着每一位身边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吕大炜装着沉甸甸的责任、怀着对教学科研事业的热情在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