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声音正文

在教育教学中弘扬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3-11-06  点击: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勉励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弘扬教育家精神,理应学在先、自觉走在前、担当有作为,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

一、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单独成章进行布局,为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方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第五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时代背景下,重视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巩固其基石作用愈发紧迫和重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和“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一直到提出教育家精神,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教师队伍与教育科技人才密切相关,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将我国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培养成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一个宝贵经验,那就是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领域形成各种革命精神,引领各项事业不断走向成功取得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对各种精神的总结凝练和传承弘扬,对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起到了巨大的凝聚和提振作用。当前,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广大教师自我定位,明确价值目标和奋斗方向,自觉汇聚起投身教育强国伟业的磅礴力量。

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榜样作用,激发广大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必将为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所以,此举对于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内容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道尚德、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既是当下广大教师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的精神滋养,更是对中国教师职业精神的深邃凝练和时代升华,蕴含和体现着新时代中国教师鲜明独特的精神气质。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要求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守教育报国理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社会文化道德的示范作用。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修炼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润心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传播知识,更要以高超的教育艺术,滋养学生的心灵空间。因材施教不但是对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广大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差异和个性多元发展。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探索精神。勤学笃行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潜心钻研,持续提升自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升级育人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求是创新则需要教师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传播真理,研究真问题,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精于授业、解惑,善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更新教育手段,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涵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乐于教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甘于奉献强调教师要有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乐教情怀。

笃定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胸怀天下强调广大教师要牢牢把握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放眼全球、心系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共同进步。以文化人强调教师要坚定文化自信,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宽广的胸襟积极主动吸取人类丰富的文明营养,以文载道、以文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全面深刻阐释,立意深远、内容丰富,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自觉躬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教育家精神是指导广大教师为人、为师的行为规范体系,作为共同的职业要求和价值追求,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在实践中去身体力行地深耕。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典型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和奋斗方向。教育家精神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广大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时间积淀和实践磨砺中,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家精神中首要强调理想信念,体现了对教师理想信念要求的新高度、对筑牢教师信仰之基的新标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针对性的希望和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宣讲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宣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传播者,既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又把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当下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标准和“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树好思政课教师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把真功夫做在思政课堂上,把好成效讲进学生心坎里,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做时代新人,在平凡的日常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不平凡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作者:徐波)